家人们,今天咱来唠唠一个让不少家庭都头疼的事儿——老人去世后,留下一笔几十万的存款,家人明明知道密码,可到了银行就是取不出来,这到底咋回事?
前阵子,有个事儿上了热搜,就挺典型的。一位老人走了,家人发现老人银行卡里有不少存款,想着密码也清楚,取钱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儿?结果到了银行,工作人员一句“对不起,没有合法继承证明,我们无权放款”,直接让家人傻眼了。
就算你是老人的亲儿子、亲女儿,拿着银行卡,密码也正确,可就是取不出钱,这事儿搁谁身上能不郁闷?
好多朋友可能觉得,银行这也太不近人情了,自己的亲爹,咋还不能取钱呢?但咱换个角度想想,银行这么做其实是在“按规矩办事”。你想要是有人盗用了密码,冒充家属来取钱,那银行不得担责任?
要是家里有多个继承人,对这笔钱分配有争议,银行随便把钱给了一个人,那不得引发家庭大战?要是银行违规放款,以后出了问题,谁又能来担这个责任呢?所以说,银行不是不认密码,密码只是打开账户的“钥匙”,可不是证明你拥有这笔钱的“铁证”。
那到底咋才能把这笔钱取出来呢?关键就在于一份文件——公证书。这可不是走个形式那么简单,它是法律层面的身份证明和权属转移确认书。有了这份公证书,银行才能放心把钱从“死者账户”转给你。
为啥公证书这么重要呢?它能确认你是法定继承人,还能证明其他继承人都没意见,确保这笔钱转移不会引发法律风险。有了它,银行放款才安心,不然银行哪敢随便把钱给你呀。
那这公证书咋办理呢?其实也不难,但得提前知道流程。你得找个正规的公证处,逝者户籍地、居住地或者银行所在地的公证处都行。到了公证处,得提交一堆材料,像死亡证明,这个得派出所或者医院开;还有户口簿、结婚证、出生证,这些都是用来确认家庭关系的;再加上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和签署的承诺书。
公证处会对这些材料进行审查、调查、核实,都符合条件了,才会出具公证书。等你拿到公证书,再带上自己的身份证,就可以去银行安心取款了。整个过程都是合法透明的,费用一般也就几百块钱,而且全国通用。
除了办公证,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能把钱取出来呢?还真有,不过下面说的这几种办法,各有利弊。
第一种,要是有密码,可以用ATM分次小额取款。但这个办法风险挺大,一旦银行知道了这事儿,账户立马就会被冻结。
第二种,就是前面说的办好公证书,然后正规合法取款,这种方式银行肯定一路绿灯,最安全、最合法、最靠谱。
第三种,要是不知道老人把钱存在哪家银行了,可以申请法院“查询调令”,让法院统一调查处理。不过这办法比较麻烦,耗时也长。
其实很多人都没考虑过一个问题,就是老人走了以后,这笔钱到底该咋留。现实中,因为老人留下的存款,家人之间产生争执的事儿太常见了。老人走得安详,可留下的存款却成了家人矛盾的导火索,多让人闹心。
所以老人在生前最好就做好规划,立下遗嘱或者提前去公证,这对家人来说,真的是最大的善意。别以为“说过就算”“写张纸条就行”,没法律效力的遗愿,根本没用,到头来还是麻烦一堆。
咱常说,把钱存银行最安全。但仔细想想,真正安全的不是银行,而是咱自己有没有做足准备。生前规划好财产去向,和家人之间早做沟通,留下合法有效的文件,这样才能避免以后因为钱的事儿产生矛盾,别把爱变成麻烦。
密码在这事儿上,其实就是个工具,真正能打开“财产大门”的钥匙,是公证。家人们,你们家里有没有遇到过类似“存款取不出”的烦心事?你们对“密码也没用”的银行规定又是咋看的?有没有考虑过立遗嘱或者提前做财产安排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看法,说不定能给和你有一样困惑的人一些启发。
亚金配资-最大的配资公司-线上配资网址-专业股票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