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劳动报
从环卫女工到脱口秀演员
50岁出发也是正当时
陈恒杨
樊春丽在脱口秀舞台表演。■资料照片
■劳动报记者 陈恒杨
上海静安寺街头的一张巨幅海报上,50岁的农村妇女樊春丽笑容灿烂。30年前,她为省路费放弃前往这座城市打工的机会;30年后,她以“房主任”的身份站在这里,用脱口秀的职业身份照亮千万女性的重生之路。在职场普遍将35岁视为“分水岭”、50岁默认“等退休”的当下,这位曾经的环卫工人用亲身经历宣告:人生没有截止日期,只要敢于开始,任何时候都是“正当时”。
50岁“房主任”
登上脱口秀舞台
房主任的本名叫樊春丽。在成为脱口秀演员前,她的生活被禁锢在沂蒙山村的包办婚姻里。19岁时,父母以“嫁一个个子矮小的不挨打”为由,将她推进了婚姻牢笼。
“我这个老公是我妈给我选的,身高155,体重95。”房主任在《喜剧之王单口季》舞台上调侃道。然而幽默背后是残酷现实:新婚第一个月,丈夫和公公就联手殴打她;丈夫赌博成性,拿走她当环卫工挣的血汗钱;在她照顾瘫痪公公时外出寻花问柳。
“日子过不下去了。”房主任曾像“出逃阿姨”苏敏一样发出绝望的呼喊。当她逃回娘家求助,得到的却是父母“离婚丢人”的斥责。
转机出现在2023年春天。房主任花费220元——这是她50年来第一次花钱追星——买了张脱口秀演出票。当演员李波互动提问时,她灵光一闪自称“信息中心主任”,解释为“传播村里八卦的带头人”,引爆全场笑声。
李波当即邀请她前往沈阳发展。从未离开农村的房主任,在知天命之年踏上了脱口秀之路。
这条转型之路并不平坦。首次登台时“紧张得发抖”,遭遇观众冷场;更年期症状与身体疾病同时袭来;写稿被质疑“观众是来开心的,不是听你诉苦的”。她不断调整表达方式,将苦难转化为带着自嘲的鲜活段子。
就在不久前,她的名字连续登上微博热搜,表演视频刷屏网络。房主任在舞台上的宣言,让无数网友泪目:“看了八遍”“听见了血肉疯长的声音”。
撕掉“等退休”标签
人生下半场正开场
房主任的故事之所以引发坊间共鸣,正因为它精准地击中了无数临近或已过50岁女性的普遍困境:社会时钟似乎已为她们按下暂停键,“退休预备役”“含饴弄孙”成了默认的归宿。学习新技能?挑战新领域?似乎“太晚了”“没必要了”。
然而,房主任用行动证明:职业价值不因年龄而贬值。她从“环卫工”到“脱口秀演员”的身份转变,不仅是职业的跨越,更是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
房主任的成功转型并非孤例,社会对中高龄群体价值的认知也在逐步调整。不久前,江西省推出的女性职业规划与发展大赛,创新性地设立了 “宝妈组”和“银发组”双赛道。激励银发群体践行“老有所为”,让职业价值持续成为新时代女性的价值观选择。平均年龄为43岁的16名原宝钢厂行车女工,经过几年磨练,在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实现了华丽蜕变。50岁的刘新颖,2018年从零学习老年照护、婴幼儿护理,入职两年破格提拔为家政公司经理,带队培养多名“金牌月嫂”,如今获得“陕西省技术能手”,用行动证明女性的“下半场”没有界限……
那张海报上房主任灿烂的笑容,不仅属于她自己,更属于每一个敢于在人生任何阶段按下“重启键”、坚信“出发正当时”的女性。
亚金配资-最大的配资公司-线上配资网址-专业股票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