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三伏天很特殊,从7月20号到8月18号,时长仅三十天,堪称近十年少见的短伏年,虽时间不长,但今年雨水偏多,湿热交加更为严重,若稍有疏忽便易消耗损伤元气,遵循“天人相应”之理,此三十天确是全年阳气蕞旺盛且适宜调养之时,错过甚是可惜,今天,木子就来简单讲讲这个特殊三伏天究竟该如何度过?
一、短伏养生要更精
今年三伏为何仅三十天?依据“干支纪日法”:夏至过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入伏,立秋之后头个庚日则出伏,今年夏至6月21号到立秋8月7号之间仅有四个庚日,中伏从往常惯有的二十天变为十天,成为少见的简约版三伏了。
历史数据
2014年三伏天为30天,计算规则与2025年一致;近十年(2015—2024年)均为40天,2025年是11年来首次回归30天模式。气象局提示“短伏不凉”,因初伏开始晚(7月20日),与副热带高压北跳期重合,可能导致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后无缝衔接高温”。
展开剩余73%时间短并非意味着难度低!湿热更为集中,人出汗较多,气随津液外泄,脾胃负担反倒更重,只要稍微一贪凉或是暴晒,就有可能让寒湿或者暑邪乘虚而入,接着或许就会出现问题,关节疼痛、咳嗽、腹泻都会随之而来,所以今年养生我们得把握好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
二、需小心应对三种不利因素
1、避寒气
别以为夏天就不需要避免寒气!如果空调温度低于二十六度等等情况,还有猛喝冷饮,用凉水洗澡,都会让寒气侵入经络之中,轻微的话肩颈就会变得僵硬,严重的话还会损伤脾阳,到了秋冬旧病就又会发作起来。
洗澡的时候用温水冲完,赶紧擦干;喝姜枣茶的时候,拿三片姜片、三颗红枣煮成水喝,可以暖和身体,还能驱寒气。
2、避暑气
天气变热之后,就要想办法把温度降下来;盛夏时节很容易让人消耗体力,也容易损耗体内的津液,在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三点这段时间,特别容易出现中暑的情况,如果出现了头晕、心慌的症状,不要硬撑。
备好三豆汤,拿赤小豆、绿豆跟黑豆煮成汤,去去暑气,叫身体清爽;外出的时候,戴一顶帽子,挎包里放着一瓶藿香正气水。
3、避湿气
今年湿气比较重,比如说舌头上的舌苔又厚又黏,滑腻腻的,大便总是粘在马桶上冲不干净,人也会感觉特别疲惫、沉重大家要多注意一下。
木子前段时间讲过在入伏前练习倒拽九牛尾就算是入伏后也得坚持练,晚餐喝一碗冬瓜薏米汤,睡觉前用温水泡脚20分钟,出点汗排排湿气。
三、三伏合理利用30天
初伏7月20日到7月29日
天气又热又潮湿的时候,脾胃特别容易出问题,重点是要把脾胃疏通清理一下!早饭吃一碗山药小米粥,午饭加一份清炒苦瓜,少吃点冰镇西瓜,清晨九点之前,晒背大概十五分钟,着重去晒大椎穴,借由太阳暖暖的温度来疏通经络,每天揉足三里穴、还有中脘穴各三分钟,让脾胃恢复活力。
中伏7月30日到8月8日
天气闷热之时易使人心里烦闷,难以入眠且皮肤易出油长痘,饮用莲子心茶可清心火,熬制些荷叶粥来解解油腻,傍晚外出走走或是练习木子每天讲的锻炼方法,出些汗便可,别出太多汗,否则会伤及津,中午十一点至一点是心经值班之际,闭目休息20分钟让心脏得以休憩。
末伏8月9日到8月18日
暑热渐退,秋燥暗生,要开始为秋冬打基础,五红汤红枣红豆红皮花生,枸杞红糖养血,黑芝麻糊润养。隔姜片艾灸命门穴,温肾阳,减少剧烈运动,早睡蓄力,迎接季节转换。
四、特殊人群细节别忽略
阳虚体质怕冷,还容易拉肚子,要在晚上十一点前睡觉来养护阳气,湿热体质,口苦、长痘忌用苦寒药!用紫苏叶煮水代茶,芳香化湿不伤脾。
这个夏天,愿你顺天时、调养身体,30天后收获一个更舒畅的状态。
发布于:湖北省亚金配资-最大的配资公司-线上配资网址-专业股票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